今年以来,深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全市经济运行稳健,开局良好。
一、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
(一)总体经济运行平稳
初步核算并经广东省统计局核定,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5209.81亿元(含深汕特别合作区13.47亿元,增长18.2%),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45亿元,增长9.2%;第二产业增加值2100.74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3103.62亿元,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0.1:40.7:59.2调整为0.1:40.3:59.6。
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61亿元,增长9.0%,占GDP比重0.1%;工业增加值1942.30亿元,增长8.7%,占GDP比重37.3%;建筑业增加值162.45亿元,增长9.8%,占比3.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16.32亿元,增长6.3%,占比9.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9.61亿元,增长2.7%,占比1.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8.68亿元,增长5.7%,占比2.9%;金融业增加值770.68亿元,增长1.1%,占比14.8%;房地产业增加值432.37亿元,增长7.7%,占比8.3%;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151.78亿元,增长13.6%,占比22.1%。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52.88亿元,增长8.9%,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从主要经济类型来看,股份制企业增长10.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2%。
前十大工业行业增加值1601.8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86.4%。其中,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有所下降外,其他七大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五行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2.4%、12.0%、13.5%、17.2%、29.7%。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1280.89亿元和1195.06亿元,增幅分别为12.7%和11.1%,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4.7个和1.9个百分点,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8和2.2个百分点,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9.1%和64.5%。
工业百强共实现增加值1151.71亿元,增长17.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2.2%,比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2.4%。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2.53亿元,增长9.0%,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181.34亿元,增长9.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51.19亿元,增长5.7%。
一季度,全市实现商品销售额7443.07亿元,增长14.1%,其中汽车类增长47.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7.4%,书报杂志类增长24.6%,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0.8%,日用品类增长19.4%,金银珠宝类增长10.4%,服装鞋帽针织类增长8.0%,通讯器材类增长6.5%,食品饮料烟酒类下降0.5%,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下降2.3%。
(四)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较快
据调查,1-2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不含金融、房地产开发、批零住餐等行业,下同)实现营业收入1548.7亿元,增长22.9%。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315.8亿元,增长37.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225.5亿元,增长15.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204.3亿元,增长14.8%。
二、“新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新增企业为经济后续发展提供较为充足后劲
2017年新增的209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今年一季度实现增加值180.94亿元,增长70.6%;新增的1919家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一季度实现商品销售额787.28亿元,增长42.2%;新增的286家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一季度实现商品销售额94.51亿元,增长36.3%;新增的67家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一季度实现营业额4.46亿元,增长46.5%;新增的111家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一季度实现营业额8.35亿元,增长43.1%;新增的1697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3.5亿元,增长28.5%;新增的131家资质建筑业企业一季度实现产值43.5亿元。
(二)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一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口径,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四上”企业共有5330家,实现增加值1965.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4%,占全市GDP比重37.7%。分产业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932.43亿元,增长13.1%,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47.4%;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308.19亿元,增长11.2%,占比15.7%;高端装备制造增加值226.98亿元,增长10.4%,占比11.6%;绿色低碳增加值214.98亿元,增长6.5%,占比10.9%;海洋经济增加值111.07亿元,下降2.1%,占比5.7%;新材料增加值89.03亿元,增长24.3%,占比4.5%;生物医药增加值83.04亿元,增长15.0%,占比4.2%。
新业态中148家供应链企业共创造增加值22.23亿元,增长42.3%;新增的2383家商业企业共创造增加值36.7亿元,增长39.2%。以城市商业综合体为主的新模式创造增加值26.04亿元,增长28.7%。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1%,比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1.1%;非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5.9%。
一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5%,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0.7%。工业投资增长16.1%,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下降4.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0.8%。民间投资增长21.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9.3%。
一季度,全市商品房屋销售面积增长10.3%。
四、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
据海关统计,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6765.86亿元,增长21.7%,比上年同期提高14.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3586.36亿元,增长7.9%,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进口总额3179.50亿元,增长42.4%,比上年同期提高34.8个百分点。
五、财政金融形势良好
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2.29亿元,增长7.3%,其中税收收入772.07亿元,增长13.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71.45亿元,下降3.5%。
截至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70093.54亿元,增长6.7%;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48517.65亿元,增长14.8%。
总的来说,一季度深圳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金融业、房地产业仍面临政策性因素影响,因此全年经济增长压力加大。下阶段,全市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目标,凝心聚力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附注: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2017年10月1日起,执行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部分企业归属口径有所变化,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5)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 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6)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深圳海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数据来源于市财政委。
(7)其他服务业是第三产业中除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之外的其他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盈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营利性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8)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