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凝聚改革力量、强化改革担当,增强“改革正向激励机制”,深圳市委改革办公布了“2022年度深圳市优秀改革案例”评选结果。经过逐级申报、资料审核、专家评审、综合评价等环节,市统计局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在全市61家单位申报的127个改革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为2022年度深圳市优秀改革案例。
数据生产要素是一项全新概念,对其经济价值进行统计核算是培育数据交易市场、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性工作,在世界上尚无成熟经验可循。党中央、国务院将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率先破题的任务交给了深圳,国家统计局与深圳市政府将其列为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协议中的重点合作事项。市统计局从2020年开始着手开展试点工作,前后历时三年,取得了明显成效,促成国内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理论方法从“一张白纸”走到了“初成体系”。
2020年研究确定了“理论方法设计——南山区局部试点——全市试点并形成完整体系”试点路线,步步深入、稳扎稳打、确保成功。在充分调研腾讯、百度、中兴、大疆及字节跳动等代表性企业的基础上,2020年初步完成了对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理论和方法的系统性研究,形成了一份统计核算研究报告、一套统计报表制度及一个统计核算方法,解决了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面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研究报告荣获深圳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调研报告类二等奖,国家统计局也认为报告中有许多新内容值得研究吸收。
2021年在南山区首次实施区域性统计调查,覆盖调查对象8400多家。为保障试点调查数据质量,市区统计部门协同加大了业务培训、填报指导、调研走访及数据审核的力度,还帮助企业建立了数据采集台账。试点结果显示,南山区2020年度数据生产要素投入已具备一定规模,数据生产要素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022年试点拓展到深圳全市,主要针对基本理论、调查方法、报表制度、辅助台账、核算方法进行了深入完善。试点结果显示,全市数据要素支出规模超过千亿元。数据要素支出分布呈现出显著的“五个高”特征,即数据要素支出与信息化投入高度相关、数据要素支出高度集中于少数重点行业、高度集中于大型头部企业、高度集中于自产自用数据领域,以及用于数据处理和录入的相关支出占比最高。
经过紧密跟踪和深入对比,深圳试点形成的核心观点与联合国SNA2025最新修订方向基本一致,三年试点主要形成6个创新成果。一是界定了数据要素的概念内涵,厘清了统计核算的边界;二是将数据业务划分为六个环节,融合数据业务环节和数据形态演变研究发现了数据价值链;三是研制了数据要素统计报表制度和统计辅助台账;四是形成了以重点调查及“直接调查+间接推算”为主的统计调查方法;五是参照国债收益率引入调整系数形成“调整成本法”;六是构建了“数据要素支出——数据要素固定资本形成——数据要素净产出(对GDP的影响)”三层次测算体系。
2023年,市统计局将继续在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道路上探索前行,持续开展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专题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国内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理论和方法体系贡献“深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