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奋斗,克服了“非典”疫情带来的困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全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和功能建设进一步完善,为建设国际化城市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 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本市生产总值(GDP)2860.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6亿元,下降 6.0%;第二产业增加值1685.37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1156.98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为0.6:58.9:40.5。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53887元,同比增长7.5%。按现行汇率计算,本市生产总值(GDP)达到345.58亿美元,人均GDP6510美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73199元,增长3.9 %。
市场价格总体上略有上升。全年深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其中服务项目上涨1.6%。在监测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中,食品类上涨1.2%,其中粮食上涨3.1%,肉禽及制品下降0.6%,鲜菜上涨6.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8%;衣着类下降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3%;交通和通讯类下降3.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居住类上涨5.0 %。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2%,其中商品房上涨2.4%,私房(二手楼房)上涨1.5%。全年房屋租赁价格总水平下降0.1%,其中,住宅下降1.4%,高标准写字楼上涨1.2%,普通办公用房下降1.7%,商业用房下降0.6%,厂房仓库用房上涨1.8%。受钢材、有色金属材料和建材价格上涨影响,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升0.5%;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2.3%。
就业规模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22.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3.01万人,增长17.5%。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23万人,增长7.4%;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40.82万人,增长20.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77.24万人,增长14.4%。一、二、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为1:57:42。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力度加大,全市共有15206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失业员工基本生活保障率达100%。年末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2.6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利用外资增长乏力,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净畅宁”工程任务十分艰巨。
二、农业
随着我市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规模进一步缩小。全市农业增加值18.16亿元(现行价格),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下降6.0%;农村经济总收入146.11亿元,增长9.5%;鲜活产品出口额7.91亿港元,下降39.1%。
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418.16亿元,营业收入363.33亿元,利润总额50.12亿元,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281.54亿元,职工人数156.52万人。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6.44万亩,比上年增长3.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0.47万亩,下降27.8 %;产量0.19万吨,下降38.7%。蔬菜播种面积15.69万亩,增长6.5%;产量20.14 万吨,下降7.3%。水果播种面积15.98万亩,下降16.3%;产量2.91万吨,下降17.6%。
全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如下: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比上年增长%
肉猪出栏量 万头 60.74 -6.1
猪肉产量 万吨 4.13 -7.8
家禽饲养量 万只 2914.08 -7.5
禽蛋产量 万吨 0.03 -25.0
鲜奶产量 万吨 2.41 5.7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96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29万株,育中幼林331万株,四旁植树79.09万株。
水产品养殖总面积8.81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6.89万亩,淡水养殖面积1.9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8.53万吨,比上年增长33.1%。其中,海产品7.75万吨,增长41.4%;淡水产品0.78万吨,下降16.1%。海洋捕捞产量4.54万吨,增长101.8%。
农业机械总动力2749.60万瓦特,比上年下降37.9%。农村用电量81.86亿千瓦小时,增长54.1%。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00.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5 %,占本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52.4%。
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完成现行价格工业总产值5073.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9.1%。其中,国有企业总产值89.35亿元,增长13.4%;集体企业17.68亿元,增长43.7%;股份合作企业0.60亿元,下降16.1%;股份制企业1141.25亿元,增长41.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3761.05亿元,增长25.8%。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总产值3467.39亿元,轻工业总产值1606.38亿元,分别增长33.4%和20.2%。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974.30亿元,增长23.5%。工业产品销售率98.0%。
在工业总产值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2953.46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8.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482.79亿元,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386.64亿元,增长45.2%,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55.9%。
全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比上年增长%
微型计算机 万部 486.67 45.2
硬盘机 万部 766.60 1.7
软磁盘 万片 24930.21 -18.9
激光视盘机 万台 1145.29 26.8
彩色电视机 万部 1820.33 36.5
玻壳 万只 1081.85 8.9
彩色显像管 万只 986.13 10.5
磁头 万只 19352.75 5.7
电子计算器 万台 423.85 -66.0
程控交换机 万线 2919.57 56.6
半导体集成电路 万块 182339.56 17.4
通讯电缆 万公里 11.51 68.5
液晶显示器件 万片 60569.88 211.2
显示器 万部 567.18 19.8
半导体分立器件 万只 121002.98 28.6
电话单机 万部 4947.64 8.0
表 万只 7100.70 -10.5
钟 万只 1511.76 16.0
电风扇 万台 1202.76 6.1
家用电热烘烤器具 万个 3979.28 126.1
服装 万件 18558.60 15.8
玩具 亿元 34.98 0.7
精炼食用植物油 万吨 50.17 36.8
啤酒 万吨 39.62 8.8
瓶 (罐)装饮用水 万吨 96.85 21.6
中成药 万吨 2.49 80.4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321.89 7.6
中空玻璃 万平方米 0.39 -39.8
金属集装箱 万立方米 822.14 77.6
塑料制品 万吨 66.97 2.2
医疗仪器设备 亿元 8.15 51.7
发电量 亿千瓦时 484.63 40.7
自来水生产量 万吨 123709.08 28.6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6.96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39479元,增长14.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4.9%,增加13.9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幅较大。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946.4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58.36亿元,增长25.3%;更新改造投资62.09亿元,增长61.2%;房地产开发投资410.06亿元,增长5.6%。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完成投资107.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82.30亿元,增长155.1%;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完成投资4.15亿元,下降47.3%;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完成投资1.47亿元,下降7.5%;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业完成投资37.48亿元,增长127.6%。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地铁一期、会展中心、盐田港集装箱码头三期、赛格三星彩玻扩建搬迁等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主要竣工项目有107国道宝安段二期改造工程、氮化镓基半导体材料及器件一期、西部电厂5、6号机组扩建工程、盐坝高速公路B段、华润万佳配送中心、家禽批发市场、盐田垃圾发电厂和南山垃圾发电厂等。
全社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33.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3.9%,其中基本建设房屋竣工面积171.91万平方米,增长32.3%。商品房竣工面积1020.3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含预售,下同)899.89万平方米,增长12.0%;商品房销售额562.92亿元,增长14.0%;商品房平均售价6255元/平方米,增长1.8%。
五、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与旅游
全市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加值 21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全年全社会运输量如下: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货运量 万吨 6761.08 15.0
#铁路 万吨 315.70 15.5
公路 万吨 5433.00 12.5
水运 万吨 1003.00 29.0
民航 万吨 9.38 23.3
全社会货运周转量 亿吨公里 370.24 23.6
#铁路 亿吨公里 2.17 9.6
公路 亿吨公里 36.86 11.6
水运 亿吨公里 329.80 25.2
民航 亿吨公里 1.41 20.5
全社会客运量 万人 10452.76 -1.8
#铁路 万人 1137.15 -6.4
公路 万人 8635.00 -2.3
水运 万人 139.31 -11.3
民航 万人 541.30 25.3
全社会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 145.15 10.7
#铁路 亿人公里 21.71 -3.4
公路 亿人公里 53.31 1.6
水运 亿人公里 0.76 -1.3
民航 亿人公里 69.37 25.2
深圳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148条,国际航线11条。全年机场旅客吞吐量1084.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9%;机场货邮行吞吐量40.66万吨,增长21.7%。
全市有港口泊位13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5个。港口货运增势强劲,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1219.54万吨,比上年增长28.0%;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065.16万标箱,增长39.8%。2003年深圳港跃升为全球第4大集装箱枢纽港。全年远洋运输货运量580万吨,增长22.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8.03亿元(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4%。移动通信网络迅猛扩展。2003年末,全市共有邮电局(所)724处;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47.56万门,增长25.0%;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873.00万门,增长43.8%;固定电话用户353.87万户,增长30.5%;移动电话用户871.00万户,增长44.0%。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电话)219部。年末全市国际互联网用户数228.54万户,增长22.4%。
旅游业由于受“非典”影响有所下降。全年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1448.8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9%。其中海外游客435.13万人次,下降3.2%。过夜海外游客中,外国游客69.89万人次,下降13.3%;港澳同胞331.45万人次,增长3.6%;台湾同胞33.79万人次,下降30.9%。全年旅游外汇收入13.01亿美元,下降24.5%。宾馆、酒店、度假村开房率55.2%,下降8.9个百分点。
全年经过一线口岸入出境人数1.27亿人次,同比下降1.6%,入出境交通工具1336万辆(艘)次,增长7.0%。经特区管理线进入特区人数3.24亿人次,增长4.5%,车辆1.03亿辆次,与上年持平。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61.35亿元,增长20.5%,饮食业零售额133.91亿元,下降0.2%。批发零售贸易和饮食业全年完成增加值224.54亿元,增长14.0%。消费品市场销售畅旺,其中家电音像销售额增长48.7%,汽车销售额增长150.8%,文化办公用品销售额增长117.1%。
七、对外经济
进出口贸易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173.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出口总额629.62亿美元,增长35.2%;进口总额544.37亿美元,增长33.8%。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
出口市场多元化,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均大幅上升。全年深圳产品对香港的出口比上年增长44.2%(占出口总额的41.9%),对美国出口增长23.9% (占出口总额的22.2%)。另增幅较大的有非洲77.2%、大洋洲41.6%、欧盟15国40.9%、俄罗斯81.8%。全年深圳远洋贸易出口额达191.09亿美元,增长53.5%。
出口产品结构及贸易方式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猛增长。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51.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40.0%。一般贸易出口额79.91亿美元,增长43.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2.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来料加工贸易出口额125.18亿美元,增长9.1%,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9.9%,下降4.7个百分点;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372.93亿美元,增长42.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2%,增加3.0个百分点;其他贸易出口额51.60亿美元,增长55.0%。
全年进出口贸易顺差85.25亿美元,同比增加26.42亿美元。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50.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6.23亿美元,增长13.6%,占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71.9%。全年签订利用外资合同2573项,协议利用外资58.29亿美元,分别增长17.4%和12.4%。全年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数累计达98家。外资进入第三产业的步伐有所加快。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73281万美元,同比增长77.1%;完成营业额64970万美元,增长87.9%。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0.8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5.8%。
全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58.49亿元,比上年增长8.2%。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079.48亿元,比年初增加1126.15亿元,增长22.7%;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525.05亿元,比年初增加893.03亿元,增长24.6%。在各项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051.96亿元,比年初增加 257.70亿元,占新增贷款的28.9%,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932.7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4.90 亿元。全年累计现金支出9295.59亿元,现金收入8449.47亿元,货币净投放846.12亿元,比上年多投放167.42亿元。
证券市场进一步调整。年末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505家,挂牌股票627只,比上年增加12只。其中,A股491只,减少3只;B股57只,与上年持平。总发行股本1827.54亿股,增长5.3%;总流通股本740.22亿股,增长7.7%。上市公司市价总值12652.79亿元,下降2.4%。上市公司流通市值4977.38亿元,下降0.8%。全年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12151.60亿元,下降13.4%。其中,A股总成交金额10728.72亿元,增长0.3%, B股总成交金额562.41亿元,增长69.9%。总成交股数1470.36亿股,增长19.0%。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机构(含外资机构,下同)保费收入78.75亿元,增长19.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6.08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2.67亿元,分别增长18.1%和20.3%。保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23.86亿元,增长29.8%。其中,财产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17.72亿元,人身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6.14亿元,分别增长40.3%和6.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达1259所,比上年增加48所;毕业生15.80万人,招生数23.78万人,在校学生数84.7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6.2%、16.7%和15.0%。年末全市有幼儿园656所,增加22所;在园幼儿12.39万人,增长12.2%。有小学376所,减少19所;在校学生46.97万人,增长13.2%。有普通中学179所,增加45所;在校学生17.96万人,增长19.2%。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保持在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4%。全年在深办学的高等院校共招生11915人,增长16.7%;毕业生4740人,增长20.7% ;在校学生32106人,增长19.9%。
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7.54万人(常住人口口径),其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21.14万人。全年落实科技三项经费3.18亿元,下降2.2%。科技贷款12.73亿元,增长31.2%。共支持科技项目441个。到2003年我市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73家。2003年认定高新技术项目498项,登记科技成果259项,鉴定科技成果160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2361件,增长56.1%。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市文化系统共获省级以上奖项981项,其中国际级奖71项,国家级奖186 项,省级奖724项。全年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演出 377场,艺术表演场所艺术演出276场。各级文化馆、站举办展览412个,组织群众文艺活动1765次。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深圳读书月”活动,参与群众达450多万人次。2003年末,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10座,博物馆、纪念馆16座。公共图书馆总藏量345.50万册(件),总流通人次391.50万人次。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78个,参观人数达39.00万人次。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站22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公开发行报纸16家,公开发行期刊40家。全年出版图书638种,报纸出版印数82807万份,杂志出版印数2582.40万册,图书出版印数546.30万册。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893家,比上年增加132家。其中医院85家(不含妇幼保健院),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3588张,比上年增加1184张,增长9.5%。其中医院病床12607张,增加799张,增长6.8%。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21234人,增长14.1%。全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完成诊疗量3052.10万人次,增长13.5%,其中处理急诊306.5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41.60万人次,增长16.3%。病床使用率从上年的80.2%提高到84.0%。出院病人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66.3%和20.3%。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成年人每周参加三次或三次以上体育锻炼者占16.4%。成年人体质水平达到优秀、良好、合格的分别占21.3%、28.4%和35.6%。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市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177.61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全年全市用电量323.43亿千瓦小时,增长24.4%。全市自来水日供应能力442.20万吨,供水总量 12.28亿吨,全市供水普及率达99.0%。其中特区内自来水日供应能力194.70万吨,供水总量5.23亿吨,特区内自来水普及率100.0%。
全市年末实有公共交通营运车辆17344辆,其中大巴 4885辆,中小巴2204辆,出租汽车10255辆。大中小巴营运线路402条,线路总长度6647.70公里。公共交通客运总人数96462万人次。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居民文教区噪声平均值54.7分贝,比上年降低0.5分贝;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噪声平均值57.3分贝,同比降低1.9分贝;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噪声值75.9分贝,与去年持平。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557.41万人,比上年增长10.5%。年末户籍人口150.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48万人。
户籍人口出生率10.63‰,比上年减少0.10个千分点;死亡率1.53‰,比上年减少0.10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 9.10‰,与上年持平。
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2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30611元,增长8.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7%。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根据200户户籍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35.84元,比上年增长4.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960.32元,增长5.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8%。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支出增长22.9%,人均教育支出增长15.8%,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1.2%。因居民在外饮食增加,粮食价格上涨,致使食品消费上升,2003年恩格尔系数为27.9%。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346元,比上年增长6.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2%。
2003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99.45亿元,比年初增加 442.95亿元,增长25.2%。
全年城镇竣工住宅933.6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8%;农村竣工住宅361.39万平方米,增长118.3%。据对全市200户户籍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94平方米。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有253.09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13.49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分别比上年增加31.85万人和3.34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165.62万人,比上年增加38.24万人。
注:
1、本公报所列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深圳市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人均GDP、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